總體趨勢
COVID-19 全球疫情發展至今,台灣已逐漸獲控制,截至 4 月 30 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 29 日無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 4 天零確診,全台連續 17 天無本土病例,累計病例 429 例。由於疫情穩定,部分場域限制都將逐步解禁,恢復台灣經濟動能,而政府核心政策也將從紓困轉向振興。
本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將經費上限從原先新台幣 600 億元提高至新台幣 2100 億元,但討論過程不如 3 月中旬制定條例時順利,其中癥結涉及執政黨所主張的酷碰券遭在野國民黨強烈抵制,要求應採取排富後發放現金的形式。
在常設委員會上,立委持續針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表達擔憂,央行總裁也在備詢時指出,GDP 成長預估已下修至 1.92%。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儘管國內成功控制疫情,其他國家疫情發展將如何影響台灣 GDP 仍有待觀察。
另與經濟相關,由於台電預算審查,本月委員會上仍有能源政策討論,再次突顯台灣面臨能源轉型的長期挑戰。立委原先提議刪減台電購煤預算,但後來決議要求台電提出具體減煤目標,預算留由朝野協商決定。除空汙及能源供需議題外,環保署官員在答詢時亦有觸及太陽能板廢棄物回收處理議題。根據政府規劃,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應達 20%,其中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目標為 20GW,由於國內目前廢棄物回收處理量能有限,評估政府未來可能會再推回收補助措施。
在其他議題方面,數位轉型及網路治理仍是立法委員關注的重要議題。繼韓國 N 號事件後,許多立委提出草案,以期遏止惡意揭露性隱私影像之行為;然而有關影像移除程序,究竟該授權行政機關 或法院要求平台下架內容,預估會是接下來立法討論過程當中需要面臨的問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