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別談KPI,先想「品牌要給人什麼感覺」
很多品牌在經營社群時,往往先問:「我們一週要發幾篇?」「要不要下廣告?」「KPI要達到多少?」但這些都太早了,真正應該先問的是:「當別人滑到我們的貼文時,希望他有什麼感覺?」「我們的品牌要給消費者什麼感覺」
社群不是廣告看板,而是一個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平台,如果品牌只是想「曝光」,那它可能變成社群上的另一個雜訊廣告。如果品牌懂得「對話」,它就可能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爆米花數位建議可以嘗試這樣思考:如果你的品牌是一個人。那這個人是誰?他講話溫柔?還是幽默?他會跟人聊天、開玩笑,還是冷冷的自說自話?這就是所謂的「品牌人格」。它會影響你的語氣、文字、圖片風格,甚至互動方式。
舉例子來說:
- 運動品牌Nike給人充滿能量、活力、動能的感覺。
- 旅遊品牌Airbnb 則給人溫暖、家的陪伴感。
- 居家生活品牌 MUJI無印良品則是走日式生活哲學的調性。
所以品牌的人格設定,是社群經營的核心起點。沒有個性的定調,後續的內容操作都容易偏離。如同網紅KOL一般,每個人都有他擅長內容,每個人的社群內容走向都不同。
二、文案怎麼寫:不是賣產品,而是讓人想聽你說話
許多人認為社群文案要「創意十足」或「文案很厲害」。這都沒錯,但真正有效果的文案,講求的是日積月累、有溫度的對話,而不是標語競賽,也不是新聞稿,它不是在「說服」人,而是在「陪伴」人。
撰寫社群文案的三個步驟:
三個常見文案地雷
1. 過於廣告化品牌訊息:「全台第一」、「全台唯一」,儘量轉化強大賣點在口語內文中,避免過於廣告化的訊息內容。
2. 太多Hashtag:根據現今的演算法,太多標籤反而會讓貼文觸及降低,放上2-3個重點Hashtag即可。
3. 把社群文案寫成廣告或新聞稿,容易讓消費者直接滑過。
三、圖片怎麼設計:畫面是文字情感的延伸
社群圖片最重要的不是解析度,而是氛圍感。一張好圖能讓人停下滑動,一張壞圖會讓好的文案被忽略。
四個圖片設計重點:
1. 畫面要有「呼吸感」—留白比滿更有力量。
2. 統一色調,建立品牌記憶—設定品牌色系,保持一致。
3. 人物比產品更有吸引力—社群是「人」的平台。
4. 文字少而關鍵—圖片上的文字要精煉,一兩句即可。
四、經營發文節奏:不要追「量」,要養成定時定量,讓TA習慣性接收訊息
爆米花數位發現,每天早上和傍晚的通勤時間,是最多民眾手機,觀看社群的最佳時間,建議可將發文時間固定在這2個時段,同時將過多的內容單元化,有系統的發文,儘量避免每天發文,過於頻繁的內容可能變成干擾廣告,固定時段提供有感的訊息才能讓目標族群更加黏著。
建議經營發布:
- 固定時間,每週二發布1則故事貼文,每周四發布1則互動貼文。
- 單元化,每周二故事貼文、每周四互動貼文(投票、Q&A)、每月一支影音內容(品牌觀點或生活提案)
總結:讓品牌「被喜歡」,比「被看到」更重要,社群經營是一場長期的關係經營,就像二性關係,需要真誠、節奏與耐心。每一篇貼文、每一張照片、每一句留言,都是在形塑品牌的個性。
爆米花數位是戰國策傳播集團所成立的數位行銷公司,2018即獲得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年度最佳數位行銷公司金獎,團隊成員皆具有公關背景,是台灣第一個將數位行銷與公關結合的公司,是數位公關的先驅,獲得海內外各大獎項與國際品牌的肯定。若品牌需要社群經營的協助或數位公關的服務,都歡迎和我們聯繫。
為了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詳情請參閱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