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宣導容易侷限於單向說明
過往政府宣導多以新聞稿、記者會及平面廣告為主,語言多以正式、生硬,缺乏情感連結,難以引起民眾共鳴。
2. 官方帳號觸及有限、互動不足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民眾對「官方口吻」普遍抱持距離感,導致政策資訊難以自然擴散,也難以形成有效對話。
3. 年輕族群對公共議題關注度低
即使政策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溝通語境不符、形式缺乏吸引力,造成年輕族群理解度與信任感落差
1. 讓政策更貼近民眾生活語境
透過網紅與 KOL 的真實語言與生活化內容,將艱澀的政策資訊轉譯為貼近日常、易於理解與共感的溝通素材。
2. 提升年輕族群的政策關注與參與度運用創作者的社群滲透力與影響力,讓年輕族群不再對政府宣導「冷感」,而能主動關注、分享並參與公共議題討論。
3. 打造「雙向互動」的公共溝通新模式
政府不再只是發布訊息的單一聲音,而是透過與 KOL 共創內容,形成「政府聽見民意、民眾看見政策」的互動循環。
1. 從「政府代言」到「內容共創」
政府宣導不再採用名人單向「背台詞」式的宣傳,而是讓 KOL 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重新詮釋政策意涵。例如:由親子網紅分享育兒補助心得、理財創作者解析青年貸款方案、生活型 YouTuber 拍攝節能減碳的日常行動,讓政策融入真實生活場景。
2. 善用網紅優勢,讓政策更像說故事
KOL 憑藉粉絲信任與社群語言,能以「生活化敘事」將複雜政策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故事。與其條列條文與條件,不如講述「一位新手爸媽如何申請托育補助」的真實情境。內容共創讓政策更有溫度、更容易被轉傳。
3. 挑選原則:以人設與議題契合度為核心,包括:
在資訊分眾的時代,政府宣導不該只是單向傳播,而應成為「社會之間的對話」。KOL 與網紅除了是代言人,更可以是公共議題的翻譯者與橋樑——讓政策更貼近生活,也讓人民感受到:政府,正在用他們的語言傾聽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