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0

用教養妙招解鎖3C育兒困境

Unlock Parenting Tips to Tackle Screen-Time Challenges

挑戰與現狀

在數位裝置無所不在的今日,3C 產品早已深度融入家庭日常。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學齡前兒童的近視率逐年上升。儘管多數家長明白過度使用螢幕的潛在危害,但在工作壓力與陪伴時間有限的現實下,仍常以「螢幕當保母」作為無奈的育兒折衷。同時,針對幼兒螢幕使用的科學建議,多由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兒科醫學會)提出,缺乏符合本地情境的教育素材與親職指引。

因此,國健署期望透過本計畫,建立貼近生活、可實踐的健康溝通模式,協助家長與照顧者更深入理解、轉化並落實「正確陪伴、適度使用」的理念。

專案目標

本案以「強化6歲以下兒童照顧者的螢幕使用認知與應對技巧」為核心目標,結合研究、創意與社會溝通三大面向:

  1. 理解現況:透過焦點訪談,洞察不同類型照顧者(家長、幼教老師、托育人員)面對螢幕使用的實際情境與心理需求。
  2. 建立指引:整理國內外政府與學術資料,歸納出符合台灣家庭文化的使用原則。
  3. 轉譯溝通:將艱澀的健康建議轉化為視覺友善、情境導向的內容素材,提升家長接受度與行動力。

策略與企劃

民意傳播以「溝通設計」為策略核心,將公共健康議題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故事語言,讓健康傳播更具溫度與實踐力。整體執行策略分為三個階段:

一、研究洞察:掌握真實育兒現場,找出溝通關鍵

透過質性焦點訪談,深入了解幼兒照顧者在日常育兒中使用螢幕產品的真實情境。研究發現,多數家長雖明知過度使用螢幕的危害,卻因工作壓力與現實限制難以落實規範,並渴望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此研究結果成為後續內容設計的重要依據與策略起點。

二、素材開發:以生活情境轉化專業知識

根據研究洞察,團隊發展出 10 種貼近日常的情境案例,並募集超過 200 件家長經驗分享。內容經專家審核與照顧者實測修正,最終完成《幼兒照顧者使用螢幕產品的情境應對技巧》書冊。

書冊內容涵蓋「螢幕陪伴時間建議」、「情緒轉移技巧」及「親子互動遊戲」等具體指引,讓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

 

三、創意傳播:讓健康理念自然融入生活圈

除出版書冊外,團隊同步規劃整合式傳播行動,包括新聞稿發布、KOL 合作、精準 Seeding 計畫與親子活動串聯。透過多渠道、情境化的內容推廣,將健康訊息以輕鬆、自然的方式進入家庭與社群生活,從家長社群延伸至教育現場,形成多點擴散的公共溝通鏈。

成果與價值

本專案以扎實研究為基礎,整合多筆國內外相關規範資料,並進行超過 20 位幼兒照顧者的深度訪談,可做為政策推廣依據。內容設計兼具專業與親和力,以溫柔語調取代指令式宣導,讓健康教育更貼近真實生活。書冊透過 KOL 與親子社群的分享,促進家長主動參與與交流,形成正向育兒文化的擴散效應。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健康傳播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啟發行動、喚起共鳴。

民意傳播團隊以策略思維結合內容設計,協助國健署在螢幕時代重新定義親職溝通的語言,讓家長在「科技」與「愛」之間,找到平衡的育兒新方法。

以更柔軟,卻更有力量的方式,讓公共衛生訊息真正走進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