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就愛麥克鷄塊舞鬥會》橫掃海內外數位行銷獎項的成功關鍵解析

How the Award-Winning 'McNuggets Dance Challenge' Took Digital Marketing by Storm

挑戰與現狀

案例起點:驅動年輕族群的關鍵點──新社群媒體的開拓

麥當勞長年以麥克鷄塊作為核心商品之一,但卻面臨了年輕族群眼球被其他產品吸引走的狀況,簡言之,年輕人對於麥克鷄塊不再那麼熱愛了!在社群聲量上,如何讓一個熟悉的品項,重新引發年輕人討論,是本次行銷待解的挑戰。

專案目標

不只看見,而是共鳴:凝聚年輕力量的社群新典範

爆米花數位在這個專案裡,與品牌並肩思考:年輕族群最愛做的是什麼?是跟風?病毒式社群行銷該如何創造新的典範?這就是《就愛麥克鷄塊舞鬥會》的誕生背景。

策略與企劃

策略核心:降低門檻,放大參與

爆米花數位的陳效天協理帶領團隊觀察到網路跟風爆紅規律,在於腦內啡如何促動,於是歸納出「簡單、可模仿、具傳染性」的關鍵因子。接著,爆米花數位團隊開始拆解,如何將上述的關鍵因子連結到產品本身。

因此,爆米花數位設計了一場 「就愛麥克塊舞鬥會」挑戰賽:節奏明快、動作簡單、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完全融入麥克鷄塊(要參加比賽,自然就得購買麥克鷄塊,直接促動導購)。

  • 簡單:沒有門檻,只要手指動起來就可參加比賽。
  • 辨識:手勢舞的動作與麥克鷄塊finger food的特質連結。
  • 傳播: KOL 領頭產出不同角度的創意,促發大家的想像力。

我們不是單純「請大家跳舞」,而是透過設計,讓年輕人用展現自我的成就感,主動創造麥克鷄塊與自己的關聯。

執行亮點:

臺灣第一個與TikTok(抖音)合作的社群行銷案

1. 線上:短影音挑戰

爆米花數位是全臺首次在年輕人一窩瘋的TikTok社群平台發起挑戰賽,並邀請 KOL、網紅與一般消費者一起參與,形成「名人帶頭、群眾跟進」的社群效應。

2. 線下:快閃互動

我們將舞鬥會從螢幕搬到街頭,邀請了在TikTok當紅的黃氏兄弟在臺北西門町等年輕人聚集的地點舉辦快閃舞鬥會,並結合抽獎、即拍即傳,創造「線上挑戰 → 線下活動 → 再回到線上」的O2O循環。

3. 視覺設計:一致性語言與超多元素材應用

爆米花數位團隊為活動設計專屬 Key Visual,從官方影片、社群貼文到線下物料都保持一致,確保活動有高度辨識度,品牌資產被累積而不是分散。爆米花數位也設計大量的動態濾鏡,來增加年輕人參賽時使用素材的豐富度。

成果與價值

戰國策傳播集團爆米花數位的第一個國際獎項

這場舞鬥會比賽,在兩週內即吸引近4,500件影片作品,App內總觀看數超過1,300萬次,等於每2個臺灣人,就有1人觀看過比賽短影音;在媒體與其他社交網絡亦引發熱烈討論,甚至有網友號召大型街頭快閃參賽,成為現象級的活動,成功地讓「麥克鷄塊」重新進入年輕族群的語言。

在傳播期間麥克鷄塊的銷售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0%,為麥克鷄塊五年內的最佳銷售表現。
最重要的是,它不僅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品牌符號」:當人們看到這套手勢舞,就會聯想到麥克鷄塊。

這樣的成效,亦獲得廣告行銷業界的高度肯定,囊括了海內外獎項:

  • 2018 Effie Awards 大中華區艾菲獎:媒體活化類 銅獎
  • 2018華文公關獎:內容創意公關獎 銅獎
  • 2018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年度傑出數位行銷行動行銷獎 金獎

這些榮耀不只是對創意的肯定,更是對策略落地與執行力的認證。

Know-How提煉:成功關鍵三點

透過這個案例,陳效天協理總結出三個「爆米花式方法論」:

  1. 以消費者語言為核心
    年輕族群的溝通語言是跟風、挑戰與短影音。我們不只是讓消費者聽品牌,而是讓消費者創造與品牌的連結,Not Only Brand to Fan, But also Fan to Fan。
  2. 設計競賽機制的「動能」
    UGC(使用者產製內容)不是自然發生,而是要設計。活動的簡單性、Hashtag的可傳播性、KOL的帶動性,都是經過精算。
  3. O2O跨界整合,創造循環
    線上挑戰、線下快閃、再回到線上擴散,形成完整閉環。這不只是一次活動,而是一場由品牌驅動的社群遊戲。

結語:爆米花的品牌承諾

《就愛麥克鷄塊舞鬥會》不是唯一的成功案例,但它展現了爆米花數位的核心能力:

  • 把品牌價值(Brand Value)與品牌權益(Brand Equity)轉化為年輕人願意參與的內容。
  • 把數位行銷手法與實際消費行為結合。
  • 把創意變成能被業界認證、能被消費者記住的資產。

我們相信,行銷不是讓消費者聽見,而是讓消費者參與。這正是爆米花數位能持續為品牌創造價值、並屢屢獲獎的原因。
 

媒體報導

DIGITALING動腦雜誌華文公關獎ETtoday